Catégories
Health and wellness

[書摘] 查理不窮:啟動人生奏鳴的三項投資學常識心法

文/邱慕天

Berkshire Hathaway Chairman and CEO Warren Buffett, right, and his Vice Chairman Charlie Munger... [+] speak during an interview in Omaha, Neb., Monday, May 7, 2018, with Liz Claman on Fox Business Network's "Countdown to the Closing Bell". (AP Photo/Nati Harnik)
(Charlie Munger & Warren Buffett/ Photo by AP)

查理‧蒙格(Charles T. Munger)是「股神」巴菲特長期商業成功背後的關鍵拍檔。身為其中相對低調與其貌不揚的一位,大部分人要聽到巴菲特本人是如何盛讚、並且將自己大多的成功歸給蒙格,才會意識到「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本身的心智強大。

不久前被推薦了《窮查理的普通常識》(Poor Charlie’s Almanack: The Wit and Wisdom of Charles T. Munger)。此書的英文版原先出版於 2005年,但華文圈子過去一年對本書的討論度特高(對岸譯為「窮查理寶典」,並多稱譯名為「芒格」)。趁週末聽了一部份有聲書,然後意識到這位今年97歲智者,竟是自1960 年代與「股神」搭檔之始,就已經奠定的處世哲學。對一甲子之後的向上世代,依然擲地有聲、何等睿智深遠。

📌

這本書原文500多頁,從投資心法,到人生,有非常多細膩的主題。留待書迷自行品讀。其中貫穿的核心思維,三點提綱挈領,作為聽書心得。

心法一:避免「常見的愚蠢」

個人的社會成功(individual social success),比起卓越的專項智慧,更來自於避免「常見的愚蠢」。是的,人類的集體文明突破,少不了各領域強大的個別天賦;但巴菲特與蒙格如何發家致富、眼光精準地做出長期正確的重大投資判斷,那答案並不是什麼「獨門技術與知識專精」,而是「保守穩健和博觀約取」。在市場人們像是賭徒一樣進攻的時候,你只要認識到這當中的「破綻」,在那鋪下一個圈套,長期就能被動收穫極為可觀的戰利品。

蒙格表示,人們可能很難想像,非常多的「天才」、「強者」,對於自己身上的「阿基里斯」毫無察覺、毫無保護。所以一根門牙上的鐵鉤子,足夠整死「超大型巨人」;牧童大衛一顆石頭,便擊垮「非利士戰神」歌利亞;參孫力敵千軍的無敵身手,卻叫一名女子在床上的溫柔鄉中廢去。

📌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要避開「常見的愚蠢」,需要自我裝備的不是高深與專精,而是「跨領域融會的通達學識」,即此書中對於「普通常識」真正的定義與所要求的期許目標。西方在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知識份子都是真正的「博士」。時至今日日常所稱的「博士」卻只成了一個顯擺的學位;而我們會把過去文藝復興達文西那樣的人叫做「協槓」。

然而,所有的人類社會知識都應該是連貫的、是對「真實(reality)」這個文本一體性的人工分類,方便「瞎子們」摸象。任何一位瞎子要更成功地逼近大象的本體全貌,都需要向負責其他區塊的瞎子請益知識、跨界摸索。故而這項建議的適用性,值得我們進一步針對「普通常識」說明意涵脈絡:

📌

蒙格在他所處的二戰後年代已經很深刻意識到,啟蒙現代性的社會高度複雜性、精密的市場分工,訓練了許多工匠思維的官僚/學者/技術人員;「常識」也不再顯為日常基層的必然接觸,而是大學博雅教育的「科際通識」。

蒙格有一句名言「對一個手上緊握鐵錘的人,世上問題看去都像釘子。」這話並非否定現代社會系統需要巧匠,扮演精密的螺絲釘;但如果你想要「駭入系統」,「文藝復興式」的跨領域沙盤融會,以至可以判斷和掌握整個「生態」的發展趨勢,便是必須的「系統常識」。

在寶島熱映的大河劇《斯卡羅》,吾人也將看到福爾摩沙社會的現代性濫觴。從人們遠渡重洋翻山越嶺相遇的開始,利益衝突的調和解答,就不是任何單一母系語言、單一部落史觀、單一文明邏輯的「本位主義」所能壟斷。懂得多種語言能在派系之間「通譯傳達」,雖是一項基礎關鍵,但沒有通觀多元文化的調和手腕和外交力,也只不過是在夾縫死局中,更加不確定價值核心的所在。

——這麼說並不是將道德或罪咎意識引導至任何一組個別認同之上,而更是說明為何在一個被西方新教引發的現代性秩序世界裡,#公共神學 更可作為一項 mandate 來理解:在世俗中跨域穿梭之際,持續保守信念的核心價值、內心柔軟的神聖空間,殊為必要。如此才有可能真正地做到「融會」而不至墮入價值真空的「虛無思考」和「相對主義」。

心法二:只在「主場」進行關鍵戰役

所謂的「核心價值」與「神聖空間」,在蒙格的人生哲學實踐顯為他對「主場優勢」的重視無二;在投資、專業、人際、感情方面都該是如此。千禧年之交的十多年間,互聯網一陣急速膨脹後又化為泡沫。儘管有人幸運血賺不虧,卻有更多人血本無歸、萬劫不復。

巴菲特個人時常憶及當初他在這一波熱鬧「按兵不動、明哲保身」,時常被人揶揄有失「股神」之尊。但「巴菲特/蒙格」長年合作的默契,就是每當前者有進取提案時,後者就是他第一關最大的 naysayer。蒙格會簡短扼要地為計畫「抓漏」、澆冷水,巴菲特回頭則會重新檢視方案潛力兌現的可行把握。如果回頭巴菲特提出修正看法且熱情不減,蒙格就會卸下「魔鬼代言人」面具,轉為他的忠誠戰友。

📌

蒙格絕對反對在「複雜未知的新興領域」押重注、在非自身擅長的賭桌進行豪賭。巴菲特與蒙格避開千禧年互聯網投資熱潮,並非出於不看好當中具備巨大商業成功的機運,而是深明「這個機會並不屬於他們」。這對他們是相對太過陌生的領域。巴菲特與蒙格向來反對跟風「插股」的投資。將「跨領域知識」運用在投資時,「主場」意為一個他們從領域潛力、競爭對手、專利保護、財務結構、人力資源、地緣政治、市場波動….,所有可想的相關領域都分析通盤考量後,「獲益成長/風險」看俏的績優標的。

巴菲特事業富可敵國的多數財富,僅僅是在20次關鍵投資生意中所取得。反之,交由陌生人分析操作自己「常識掌握」之外的項目,都有不可忽視潛在的信任代理成本。許多歷史輝煌名將的由盛轉衰和滑鐵盧殞落,都出在對地形天候的陌生。再怎麼精銳的主戰雄師被扼住軟肋,也只能被任意宰割。

如果前面查理第一和第二點大原則的建議,都在打造「主場」,那麼在理性抉擇的生意上,就沒有道理拋下城池去客場外地野戰。

心法三:常作逆向反思,疊加奏鳴效應

因此,蒙格並不喜歡問「我該做什麼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亨通?」這是大部分人的提問邏輯。但「窮查理」是鼓勵思考:「我們做哪些事,讓自己一生悽慘?」蒙格在1986年給哈佛大學畢業生的演講,為這樣的逆向思考提供四點,意即,想讓自己一生悽慘的話,大可

  • 1. 「原則反覆無常,不要虔誠地做你正在做的事」。
  • 2. 「只仰賴親嚐體驗後獲取的知識,絕不參考古今中外他人成功失敗的廣泛經驗教訓。」
  • 3. 「在人生戰場上遭遇兩三次重挫時,就別再試了。從此消極度日吧。」
  • 4. 「輕忽逆向思考,將之視為顯然且無用的知識。」

蒙格在1995年時提出了一個後來廣為人知的詞彙‘lollapalooza effect’,我翻作「奏鳴效應」。它是指「多個同向(vector)因素疊加到位後,帶出的加權效果呈現了指數性爆炸」的現象。它們是「天時、地利、人和」湊齊滿足條件後的化學作用。這些項目單一拆開來看,卻不定是什麼誇張的稀世要素或極限菜單。

📌

例如,我日本老同學告訴我,他大學時就認識一位「窮查理」,每天堅持「慢跑10公里、100個伏地挺身、100個仰臥起坐、100個深蹲」自我精進;這些對年輕男子並非太重的單項鍛鍊,難在他每一項都每一天做足,還按表操課連續整整三年。結果,身體與外觀都發生了「判若兩人」的轉變。

我朋友說,「奏鳴效應」的聽似傳說,但親自見證後,他看到其他市面上「現象級」的事物成功案例,就再不視為偶然巧合,而會像是「窮查理」那樣去研究背後促成的複合要素和獨特化學公式。

例如,那些成為當代天王巨星的人物、病毒式轉發的爆紅文章或影音、產業龍頭,新聞或輿論大眾多半只咬定其中一兩項人中要素,便膚淺歸因。像以為周杰倫(Jay Chou)曲風單調音樂成就來自將能力剛好點在了「幸運值」迎合華語新興流行消費市場、歐尼爾(Shaq O’Neal)殺遍籃壇只靠身材暴力。「要是有他的身材,我也能打NBA虐爆禁區啦!」「配給顛峰歐肥四個路人加西瓜教練,照拿冠軍!」

🚥

「只要養成這樣思考事物的心態和人生習慣,就綽綽足以敗掉你們一切天賦特長與優勢的協作效應(所謂「反奏鳴效應」)。」蒙格當年如此告訴哈佛畢業生們。此即為,「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Peut être une image de liv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