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égories
News and politics Theological Education

[文摘] 評〈降級論〉 On « Degrading for Success »

Referral Link: http://meditic.com/degrading-for-success/

关于圈子,有一个很赤裸裸的现实:不会是你进入圈子,只能是圈子进入你。很多人会四处找关系,“帮我介绍给xxx吧,我想进入你们的圈子”,这样的人是永远进不去这个圈子的,因为圈子的天性是,永远追求更高一个层级的人。而我们的大部分人,其实都在以低一级的属性,占着更高一级的位子,徘徊在更高一级的圈子边缘,与更高一级的人竞争,幻想着自己可以升级到那个圈子里去。也许永远进不去,悲催的努力一辈子;也许运气好,某一天真的进入这个圈子了,但那个时候又会有下一个目标,希望进入更高级的圈子,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战斗。永远的追求升级,永远的累。

有没有想过降级呢?(read more)

「寧為雞首,不為牛後」這句話,道出一種中國傳統的人生哲學。

「降級論」這篇文章重申了這個哲學。作者認為以中國資訊領域而言,圈子中已經聚集了太多天分,而發揮空間狹小。不如到一些天分較為稀釋的地方去拓荒。消極點說,是去當雞首或是山大王;然而積極地說,這就是藍海策略。

這個說法在各種領域都適用,然而也附帶一些但書。

以華文演藝事業而言,臺灣就是製作實力最強、天分也最集中的菁英圈子,吸引不少新馬、中港新人來此作為發展的第一站。(如新加坡的許紹洋想要出唱片,當初曾跟偶像劉德華求教。劉天王說:「要唱歌,你該去臺灣。」)

然而有限的市場不足以將天分發揮,許多在臺灣藝能界打拼的藝人,若多年仍無法成為一線明星,強留在圈子中只會被潮流沖刷。及早將經驗帶往大陸去發展,反倒能夠大紅大紫。

如同文中所說的:

如果一个来自微软的高级工程师,辞职去一个养猪场做开放平台经理,那么他的到来不仅会让养猪圈感到无比荣幸,更是意味着,利用他在IT界训练出来的高效工作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他可以掀起一场养猪行业的革命,使得20年后才会出现的人性、高效、开放、协作、健康的养殖方式提前到达。在这场革命中,他会活的非常有价值。这种价值,在原先的圈子里,是完全体验不到的,因为他此前的所有工作,只是在满身疮痍的windows系统上不停的打补丁,无论打多少都逃不开产品衰落、被人鄙视的命运。

为什么要在自己身上挂一个“拳击高手”的招牌,被那么多泰森追着打? 把这块招牌卸了,找个完全没练武的人去比拼,不是更容易赢么?去找一个没人懂拳击的小乡村,在那个地方,我成了村子里拳击技术最高超的人,受人仰慕,还开武馆教人拳击,活的非常滋润,而且在教人拳击的过程中,自己的拳术也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发展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拳法,我虽然进不了泰森们的大圈子,但他们也进不了我的小圈子。

然而這篇文章中沒有提到的一些細節則是,「雞首」與「牛後」所要求的人格特質仍然不是完全等同的。作為小武館的拳師,與從前作為美國拳擊大聯盟的職業賽選手不同,你沒有了專屬的營養師、訓練師、治療師,需要自己留心許多生活中的眉眉角角:必須知道如何教學(pedagogy)、具備武館經營的地產合約水電、跌打損傷醫療保險等生活和法律常識、懂得和學員的家長溝通,也需要在小村中為了提振運動風氣這方面做行銷功夫。他必須有創業精神、他必須和人群面對面作朋友。

這些都是一個只要想著擊垮對手的職業冠軍拳手不需要知道的事。

我想到學術領域中也是如此。以個人所較為熟悉的神學圈而言,引領潮流的美國、英國、德國已經滿溢了天分。熱情的天才、高智商的學子,無不想躋身大師門下、桃李滿門。然而,不爭的事實是,這些第一世界國家的人文學術早已是一個泡沫化的市場。許多好的作品無人問津(例如有某些好的著作,我可能是中文世界裡屈指可數有機會去閱讀和引介的人),也有許多智力出眾的研究人才成為流浪博士。

我碰過不只一位白人學術同儕跟我說,想著自己是否能到中國(用英文)教(神學)課。當我跟他分析以中國的國情、教育政策,他一個沒有背景、中文能力和身份的外國人過去大概連爭取當地下教會系統的培訓講師都很困難時,他才跟我改口說自己考慮將來去奈及利亞的神學院教書就好了(奈及利亞的官方語言是英語)。

更多時候,我看到的是一些圈內人想轉型成為牧者、宣教士、社工、機構同工、編輯出版人員而沒有成功,漸漸淹沒在紅海中、被大環境收編的例子。

我個人反對「成功神學」把平凡視為一種詛咒的武斷說法,也不能說這些人離開學術圈後,就一定沒有在自己後來的位置上釋然及滿足,然而從人力資源、教育,與市場的角度客觀評斷,〈降級論〉的背景明顯有違神創世時的理想秩序、是屬天智慧的缺乏。

關鍵就是,「開拓藍海」很多時候並不像「降級論」中說得那麼直覺與簡單。

不論是原文中所舉的資訊工程領域,或運動、演藝,乃至於學術領域,那些長期在菁英圈子中打滾的年輕人往往匠氣有餘,卻未必具備了身為「雞首」所需要的溝通技巧、領導力、語言能力。

而我認為這一代的教育者和年輕人當有自覺,在新部落主義和全球化競爭的氛圍下,為取得菁英部落的認同而鑽牛角尖既不合實際,也不合神對每一個人的心意;如此,發展多面向的關懷、與社會上各面向的人真誠結交、開發跨領域的整合能力,才是我們應當談論的「升級論」。

Poster un commentaire 我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