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égories
Uncategorized

中國快篩試劑有多爛?「西班牙烏龍案」媒體說不清楚的病毒科學

文/邱慕天(「前」新聞媒體工作者)

兩天前有一則新聞,是關於西班牙、捷克不滿從中國進貨的新冠病毒「快篩」試劑「錯誤率高達八成」,聲明退貨。《新唐人》是我注意到最早報導這新聞的媒體之一,但後來《自由亞洲電台》、《非凡新聞》等很多媒體都有跟進。這麼多家媒體在茫茫世界大事中選輯這條新聞,符合並加深了一個繁中新聞受眾市場的既定敘事:「MIC=爛貨」。

但在私下聊天討論到這則新聞時,我們立刻感到一個怪異點:

「錯誤率八成」是怎麼算的?

如果病毒快篩的結果只有「陰性/陽性」,那錯誤率 80%,不就反向等於正確率 80%的意思嗎?所以「(絕對)錯誤率80%」真的有可能在二元測試中存在嗎?

用台灣鄉民更通俗的「糗爺理論」來解釋:傳說糗爺每次做NBA賽事分析,他所看好的那隻球隊有八成會輸、他力捧的那名球員有八成下一場比賽會落屎坑、他看衰的那隊有八成會贏。所以運彩博弈只要跟糗爺反著押就能穩穩發大財。大家都說糗爺是「東方神秘力量」、「賭盤明燈」、神準「反指標」,因為他「絕對錯誤率八成」;他的評析大受歡迎。

看來,西班牙抱怨試劑「錯誤率八成」的意思,肯定不是說它能當反指標的意思吧?由此我就開始了這則新聞的抽絲剝繭。本文很長,有興趣瞭解常識的再看下去吧。醫療與檢測理論的部分,會大量引用專家的科普文獻。

▍第一, 原來快篩的被稱為「錯誤率」用字,應該叫做「偽陰率」(false negative rate),反之「正確率」(sensitivity)的意思是「真陽率」(true positive rate)。中壢天晟醫院感染科張家榮醫師〈流感快篩檢驗的迷思〉解釋:

「快篩提供一個簡單而且快速(通常為15分鐘左右)的判讀檢驗結果,不須特別的儀器,有些甚至可以在診間或病房直接操作執行。缺點是它的敏感性(sensitivity)不高(約10%~70%),檢驗結果也常出現偽陰性(false negative)。即使報告是陰性也不能斷定該病患沒有得到流感,還是必須以病患的臨床症狀為主。」

在醫檢學裡面,正確率可以用「敏感度(sensitivity)」或「特異度/專一性(specificity)」兩種方式定義。

前者(sensitivity)又叫陽性符合率、真陽率。真陽率的概念是「正面表列」, »it measures the proportion of actual positives that are correctly identified as such ». 舉例(3.30 11am更新):高真陽率像是臉書A.I. 認臉的實力,你上傳100張自己各種遠近角度照片,它能幫你標註大部分的臉。

後者(specificity)又叫陰性符合率、真陰率。真陰率的概念是「負面表列」, « it measures the proportion of actual negatives that are correctly identified as such. » 高真陰率概念像鑑偽專家,把100款各種偽鈔丟給她, 她能識破其中多數的仿偽。

最好的狀況當然是兩者都同時達到完美。「高專低敏」像是一台兌幣機只吃百元台幣真鈔,但我們常常給他只是折了一角、皺了一邊它都不吃(即真鈔也會被它退回;「偽陰性」)。「高敏低專」,則是「寧可錯殺、也不錯放」:可透過她排除無嫌疑人。

目前流感與肺炎病毒快篩講的「準確率不高」,一概是指前者「高專低敏」而言。

高雄榮總微生物科病毒室陳寶珍醫檢師則在〈你感冒囉!流感病毒檢驗簡介〉說道:

「目前實驗室可提供流感病毒診斷包含:一、病毒快篩。二、病毒培養。三、分子生物診斷(按:即我們說的核酸萃取)。(病毒快篩)優點是操作簡單、報告快;缺點是病毒量低時易造成偽陰性。」

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蘇一峰醫師則近期在自己網誌上拍攝影片特別針對新冠病毒的快篩解釋:「陽性率/敏感度(sensitivity)不足…在以前流感快篩就有一樣的問題了。採檢的時候,你萬一伸進去的地方是剛好沒有病毒的,你就會以為沒有病毒…但其實病毒是在其他的地方。」

國軍高雄總醫院臨床病理部〈流感快篩與臨床實驗室診斷〉衛教文章則更指出,流感的快篩,問題只出在有「偽陰率」(即敏感度不高),但不太有「偽陽」問題(即專一度很高,不會有實際沒患該病卻測出陽性的情形):

「快篩臨床檢驗上,若為陽性結果,幾乎可以確定患者遭受流感病毒感染;但其缺點為敏感度略嫌不足,只有50-80%,受到檢體內病毒活性及病毒量的因素,容易造成偽陰性。醫師還需要針對其症狀再加以判定,或是等候病毒培養或RT-PCR結果確認。」

台灣生策會2月底新聞通稿〈新冠肺炎拚檢驗縮短為10分鐘 國衛院用SARS抗體開發快篩〉中,就已引述國家衛生研究院司徒惠康說法,

「目前快篩試劑發展原理是由抗體抓病毒,只要1015分鐘結果就會出爐,準確率約56成。在2003年運用SARS病毒在老鼠身上產生抗體,近期發現抗原部位序列,其與新型冠狀病毒相同,推測可運用SARS抗體開發新型冠狀病毒快篩。」

這個司徒惠康口中的「由抗體抓病毒」,難度在於「合成抗體」,但是台灣因為有 SARS抗體的基礎,可以從這邊彎道超車。於是,由台灣中研院主導研發的快篩,由合成的單株「抗體」針對抗原檢測(ICT)在3月8日公告出來,全台民眾為之一陣,高呼「台灣之光」。

Aucune description de photo disponible.

有趣的是,不到一天之內,中研院就被「爆料」是進口中國大陸廣州萬孚研發的試劑成果,那來當成自己的。導致中研院又在一天之後出來闢謠,意外科普了一個在非醫檢或生科專業者大概都不太知道的知識:

原來除了核酸序列檢測之外,病毒的免疫快篩還有兩種檢測方式,一種是種是用抗體測抗原,這是找直接證據,能測出抗原肯定是有感染了(專一性高!沒有偽陽問題!);另一種是用抗原(一般是重組的)測抗體,這是間接證據,人有了這個抗體,又不是通過打疫苗獲得的,就間接證明感染了這個病原體。抗體是機體感染病毒後,體液免疫應答的產物。(两种方式

這兩種雖然都是「免疫檢測」,但因為邏輯路徑完全不同,因此也可以從檢測方式辨識出來:

  • 「用抗原測出抗體」又叫做「血清免疫球蛋白檢測」,技術上是從手指頭打孔取一滴血,分離出血清之後,在血裡面找 IgM / IgG/igA 這幾種免疫球蛋白的存在。
  • 「用抗體測抗原」採取檢體的方式,則是從鼻腔深處或口腔內用探棒挖出鼻涕或痰作為檢體。因我們判斷感染者那些分泌物裡會存在大量病毒

「血清免疫球蛋白檢查」其中IgM 陽性代表 「近期感染」或「正在感染」;IgG 陽性代表 「曾經感染」。原理在於如果病毒侵入體內,幾天之後(這很重要!下面會再考!)血液中應該會因為對該病毒上的抗原標誌啟動免疫反應,而在血液中產生抗體。

重慶醫科大學院長黄愛龍解釋

通俗地讲,如检出IgM抗体,通常表明处于感染初期;检出IgG抗体,通常表明处于治愈过程之中;如果IgM和IgG双阳,往往表示人体免疫系统仍在与病毒搏斗。基于以上认知和原理,研发IgM/IgG抗体检测试剂盒,有助于将诊断时间前移。

  • 中國大陸官方在新冠病毒消息「終於公開」後,數十間民間藥廠賣力研發檢測包,但這些幾乎都是「核酸序列檢測」或「血清免疫球蛋白檢查」。
  • 我們知道「核酸序列檢測」可以提升到專一性、敏感性都高(超過95%),是確診冠狀病毒的「金標準」,但是它貴且慢(要4-5小時去分析),而且不能 POCT,得要把檢體送到中央實驗室集中分析,所以還要算上運送檢體的時間、排隊檢測的時間,整份確診報告出來可能要一兩天。故嚴格上能夠 POCT、15-30分鐘能分析出結果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檢查」才符合「快篩」(快、便宜)定義。
  • 中研院當初向廣州進口的,是「血清免疫球蛋白檢查」,但他們研發出來的,是「用抗體測抗原」的第二種免疫測試法;係以7種人類冠狀病毒核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作為抗原製造出。其中一株抗體,因對Covid-19抗原反應的專一性很高,幾乎不會有「血清免疫球蛋白檢查(抗體檢測技術)」的偽陽問題,將用它來發展抗原檢測快篩。

「血清抗體檢測」這件事,就是開頭所講的「捷克事件」烏龍案的主角。現在回憶稍早的考題:「血清免疫球蛋白檢查」是抽血找抗體,然而感染者可以「立即」針對病毒產生抗體嗎?

答案是「不能」。對初次感染者,產生抗體的免疫反應鏈需要好幾天的時間。更統計性地說:患者檢體要一般在病毒侵入的第7天以後才會普遍有 IgM反映、第14天 igM濃度上到高峰,igG則在初次染病的第21天才會攀上高峰值。詳見下方曲線圖:

Covid-19 免疫球蛋白igM 與 igG 兩項數值在感染者體內濃度變化的走勢圖評估(infograph by: Bioeasy)

當患者身上有抗體的存在,代表「病毒先前造訪過」這患者;只是「先前造訪過」,可以理解為「過去完成式」也可以是「未完成式」。我們不能僅從抗體的存在確知病人是正在發病、或是痊癒了(痊癒的人身上沒有病毒,但會持續保有抗體)。所以「血清免疫球蛋白檢查」的陽性就有可能是偽陽;它的陰性也可能是偽陰,需要很仔細地權衡數據試劑的敏感性和專一性來決定。甚至先前晚報新聞有在頭條用聳動大標給痊癒者重新施測竟「復陽」這種說法,都是偽陽的意思。

「沒有測出抗體」(陰性),只能代表受檢者「未曾感染」(即檢測結果屬「真陰性」)或「感染了但血液中還沒有可被檢驗出的抗體/病毒隱匿」(即「偽陰性」-這在免疫系統較弱的人身上很常出現)。

偽陰、偽陽的限制使得「血清免疫快篩檢測」方式只能當作核酸檢測的輔助工具,而不是替代工具。

日內瓦的創新型新式診斷基金會(FIND)研發長Ranga Sampath就表示,「免疫檢測(IgM /IgG)驗的是患者受感染後產生的抗體,不僅要等到患者出現免疫抗體後才驗的到,且在測試期的檢測不一定可以在臨床環境中複製,這是免疫檢測法最大的挑戰。」

美國家醫師學會(AAFP)文章中的結論和論文則補充這項檢測,不適合於「疾病已經不再於境內流行時」和「患者無充分症狀」兩種情況下實施

Choosing Wisely: Don’t order immunoglobulin M (IgM) antibody serologic studies to assess for acute infection with infectious agents no longer endemic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 general avoid using immunoglobulin M antibody serologies to test for acute infection in the absence of sufficient pretest probability.

「疾病已經不再於境內流行時」,表示大多數人已有抗體,故此時高機率偽陽;「患者還沒產生症狀」可說明患者還未及產生抗體,或是患者本身是健康的,故此時高機率會無法區分偽陰和真陰,從而浪費了試劑。

有鑑於此,捷克當初爆料出「中國快篩錯誤率八成」的烏龍,乃是因為有基層醫檢師把「血清抗體快篩」的使用時機,當成「口鼻抗原快篩檢測」的概念了。捷克共和國衛生部副部長 Roman Prymula 出面在該國媒體novinky.cz 上澄清地方一線醫檢師 Pavla Svrcinova 在廣播電台上稱「中國試劑錯誤率」8成,是在沒有瞭解「血清檢查 IgM / IgG」這種技術臨床應用和判讀意義上的發言。若正確使用的話,錯誤率會降到2-3成。

其中一個烏龍責任歸屬,Prymula自己承認,是捷克內政部當初發下這批中國進口快篩檢測組時給予了醫檢師們「第三天起可對患者使用」的錯誤建議(這時患者基本還來不及產生抗體,血中當然測不到),後來內政部已經把這個建議改成「第五天之後再開始使用」。

馬德里不思議

中研院剽竊廣州試劑的事件闢謠了、捷克快篩烏龍闢謠了,那麼西班牙說「中國快篩無用」事件,也是不實指控或不實報導嗎?

本次新聞風波是由西班牙《國家報(El Pais)》25日率先披露,文中指:「易瑞生物科技」(Bioeasy)——所生產的新型冠狀病毒快篩試劑,經由西班牙政府緊急採購,但首批9,000劑的試劑在初步使用後,卻紛紛出現低敏感度、整體不足3成。

“Los estudios”, asegura el documento de la sociedad científica que agrupa los microbiólogos en España, “indican una sensibilidad inferior al 30% (在急診病患上敏感性不足30%) y una especificidad del 100% (特異性100%) en poblaciones que acuden a las urgencias de los hospitales en las que el porcentaje de positividad de la PCR es del 84% (這群急診病人被核酸萃取確診有84%為陽性) y de trabajadores sanitarios en las que el porcentaje de positividad es del 50% ». El trabajo concluye: « Estos resultados impedirían su introducción en rutina”. Los expertos de la SEIMC aseguran que existen otras técnicas, “formatos que requieren lectura fluorescente”, que están “pendientes de ser evaluados”.

西班牙微生物學者協會女發言人 María del Mar Tomás 向媒體表示 « With this level of accuracy (sensitividad), it is impossible to put them into routine use (Estos resultados impedirían su introducción en rutina). » 這段發言引起北京和馬德里間的外交風暴。

我看到有的繁中新聞對這段話加了引號引述,卻加以渲染超譯稱「這批試劑基本上就是廢物」。大部分的繁中報導也都只把重點劃到這邊,但從原文我們看到這批試劑雖然低敏感性,但專一性是100%。再往下查,我們會看到「敏感性不到30%」也是誤會一樁,被點名的深圳易瑞生物第一時間就在推特、微信、官網三地同步澄清,表示已經接洽西班牙當局,了解敏感性會不理想,中西雙方都各有技術和溝通疏失

「易瑞生物看到该报道后…第一时间跟西班牙卫生部取得联系,随后在与相关验证医院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到,样本提取过程中,可能没有严格按照我司的操作使用说明来进行鼻咽拭子样本的采样、提取和操作,因此导致样本检测准确度下降。」 「目前(西班牙当地时间3月26日上午)西班牙传染病与临床微生物研究所正在按照易瑞生物提供的操作指南对新批次的抗原快检产品进行重新的验证,据了解目前验证情况反馈良好。」

這則新聞《自由時報》有跟進,但給了一個強烈帶風向的標題:〈怪到對方頭上!缺陷試劑被退回 中企:西班牙疑未按照說明操作。但釐清錯誤的源頭,是「怪到對方頭上!」是同等意思嗎?

進一步查核,易瑞生物的聲明,強調其原來有四款針對 Covid-19 的快篩組合,都在3月12日取得了歐盟合法上市的CE認證。這個認證類似美國食藥署的 « FDA cleared »,即表示「於人體無害」准予販售,但並不是為功效背書( »FDA approved » )的意思。

我按著易瑞貼出的CE證書,按圖索驥找到了他們官網上的產品介紹。

那這四款快篩試劑分別是:

(1) Antigen GICA Rapid Test Kit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抗原測試)

(2) IgG/IgM GICA Rapid Test Kit (血清免疫球蛋白/抗體檢測)(應用說明

(3) Real-time RT-PCR Test Kit (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核酸淬取試劑)(原理

(4) Antigen Rapid Test Kit (Fluorescence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 FIA) (熒光免疫層析的抗原試劑,這是一種以免疫螢光顯像並附帶自動判讀功能的色層免疫分析(ICT)快篩技術)

很驚人的是,按照上面中研院小編的懶人圖,易瑞生物這個被嫌到臭頭的無牌公司,其實是把3種檢測技術都搞出來了!而且3種檢測、4種產品都在 3月12日就可以賣到歐盟。(其實檢測方式還有第四種:斷層照影看肺積水。這方式更快、但十分不嚴謹,在抗疫上屬於非先發的救援投手,所以暫且不提。)

從西班牙新聞報導原文,我們得知爆出爭議的是「快篩」的「高偽陰率問題」,因此大概能排除 (2) 跟 (3);跟捷克烏龍的案例不是同一隻。跟易瑞生技公關澄清稿更直接確認了新聞中所指的就是 (1)或(4) 其中一款抗原快篩:

抗原快篩,就是跟中研院 3月8日發佈的技術一樣的底層原理,但易瑞生技居然在 3月12日就能在歐盟商品化販售,可見技術啟動得更早。而中研院楊安綏實驗室團隊,用了19天就合成了新冠病毒核蛋白抗原,雖也是十分了不起,但完成整組試劑、臨床試驗,並不是靠中研院的技術,其8日的新聞稿也寫道「(中研院)下一步將與(民間)廠商聯繫生產新冠病毒快篩抗原檢測的原型產品,送食藥署驗證」。

中研院快篩試劑國家隊評選計畫3月19日公布了率先出線合作廠商「寶齡富錦」。寶齡富錦強項是免疫層分析技術,也自稱是台灣「極少數具有一條龍開發實力的廠商,其創新診斷事業部不但具有量產能力,也同時擁有研發技術,臨床執行力,分析糾錯力與國際法規認證能力」。

新聞稿更是不遺餘力強調這套「抗原檢測」之優越機動性:可以POCT而不必送中央實驗室、也不用等7-10天病人出現抗體,完全能補上「核酸取」(RT-PCR)不足的戰力、填補「血清抗體檢測」的檢測空窗期。

(相對於)RT-PCR較長檢疫時間及醫療體系容量的考驗、新型快篩試劑透過檢測病人血液作為檢體…依賴患者對新冠病毒產生的免疫反應,…產出抗體中間的時間差,將…造成防疫漏洞,目前中研院主導的(抗原試劑研發)…直接針對病毒抗原短短15分鐘內完成檢測,可大幅縮短此空窗期之影響,成為國家遏止疫情擴散的一大利器

易瑞生物這家被輿論貶成廢物的公司,結果居然在3月12日就做到了台灣中研院(研發)+寶齡富錦(免疫分層分析、量產、臨床、國際法規認證)黃金國家隊的工作,默默地就搶在世界前端?這反差大到令人不敢相信,但這似乎更解釋了為何西班牙十萬火急地先跟他們調貨採購9,000隻抗原快篩試劑。

仔細看易瑞生物 Antigen GICA Rapid Test Kit-(COLLOIDAL 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 METHOD) 跟 Antigen Rapid Test Kit (Fluorescence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 ,用的雖是兩種不同的免疫層析顯像技術,但都是抗原測試。運用早先透過各位醫師們科普的知識,來看 Youtube 上易瑞針對這兩款試劑錄製的使用教學影片,也更加確認了這個用探棒挖鼻涕、咳痰的快篩方式,就是中研院國家隊推行中的「抗原測試」(還記得「血清抗體測試」是手指打孔抽血的嗎!)…

而這種抗原測試,根據前引蘇一峰醫師影片解說,確實會因探測部位不夠深、檢體濃度的問題,而讓偽陰的狀況發生。蘇一峰醫師因此還表示,比起痰,為了準確率他更傾向依賴探棒檢測。然而如果要有效的話探棒得從鼻孔中探到患者鼻咽深處大概快要耳朵的位置,這動作雖然只是10-15秒鐘,但會讓病人會很不舒服,以致於蘇醫師也講到,醫檢師/護士潛意識或有意識地想避開病人大動作反應就會「半途收棒」。

蘇一峰醫師拍片前絕對不可能跟深圳易事先套招,結果居然跟易瑞生物澄清的部分完全一致:

目前國際市面上有許多種不同廠牌的流感快篩試劑套組,用於探測檢體反應「病毒抗體」都是各自實驗室開發,敏感度也不一而足。據簡中新聞的資料,中國大陸的各廠商快篩敏感性(準確率)從 10%-70%都有,也就是受測者出現「偽陰」的機率最高可達9成。

果若易瑞生物產出了全球最早上市外銷的抗原檢測包,針對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檢測能達到30%準確(專一性100%,只有偽陰而無偽陽狀況),而這還是在西班牙醫護「不夠嚴謹使用」的前提下的戰果,那我們是不是該收回對這間公司先前太過份的批評和負面渲染的誘導式報導用詞呢?

科學問題、媒體傳播問題、政治問題,一則中國深圳易瑞的故事,還真不像原先想得那麼簡單。

附錄一:

未免有人誤解:這篇文章下筆動機並不是「護航中國」。整個調查故事展開,完全是在私聊中拿著新聞來揶揄MIC時,對著新聞用字出現疑問開始的。為此只好一而再、再而三往下挖資料、比對雙方說詞,也嚴選台灣醫師的科普講解為準,如此最後還是洗刷證明了易瑞生物所謂「廢物試劑」污名,且西班牙方面也重申繼續與易瑞的採購合作;那顯然繼續迎合自己的偏見,就不會是好的信念選項。

然而這些事情在新聞界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只能說:很多報導媒體太沒有追根究底與查核事實真相的精神了。

附錄二:

既然本文大篇幅地查核事實最後澄清「易瑞生物」,本處順道再以個人理解澄清幾個對台灣中研院研發快篩的謠言。

首先,筆者注意到,中研院3月8日的小編文案貼文中,使用了一些語意模糊字眼,使大眾印象上高估這起研的成功。其中帶有誘導性的莫過這句話:

至今並無檢測新冠病毒快篩免疫抗原的裝置,

民視新聞報導稱,「中研院宣布,成功研發出武漢肺炎病毒快篩檢測試劑,檢測時間大幅縮減,從4小時減為15分鐘,目前只差臨床實驗和衛服部許可,預計三個月後就能量產上線。這項領先全球的消息一出,大批網友們大讚台灣NO.1,還自豪的說台灣可以自創THO」。
《自由時報》報導稱,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安綏表示,據他所知,目前各國尚未聽說有病毒快篩試劑盒開發完成的消息,都還在等待抗體的出現,中研院的成果獨步全球、領先各國
TVBS新聞報導稱,「新冠病毒『單一抗體快篩』縮至15分 領先全球」、「研究團隊兩個多禮拜沒日沒夜的成果,台灣抗體快篩試劑,早各國邁出好大一步」。

如今我們知道,至少有一間深圳易瑞生物,比中研院更早多步就完成通過歐盟認證的快篩試劑並能夠量產。中研院未來極有可能在感測率的品質上更好,但絕不能說自己「全球第一」。中研院的原話可以理解為「至今(台灣本地)並無檢測新冠病毒快篩免疫抗原的裝置」、「至今並無(我們所掌握到能)檢測新冠病毒快篩免疫抗原的裝置」,嚴格意義沒有不實欺騙之處,然而中研院小編文案此處的文意模糊,宣傳已足夠誤導多數媒體和網友將之理解為「中研院此一成果冠絕全球」。

附錄三:

中研院後來此一相關報導被一《呷新聞》所謂的事實查核中心 •揭露為不實消息

然而不幸的是這則揭露假新聞的事實查核,本身也是建立在錯誤理解的不實信息。《呷新聞》以為中研院說自己領先全球開發的部分是「開發了15分鐘快篩」,但大家已經都知道15分鐘快篩有「抗體快篩」(抽血的)跟「抗原快篩」(探鼻咽的)兩種。中研院當初清楚地表明自己超前的部分是「快篩免疫抗原」。

呷新聞》「踢爆中研院」引用了華大基因、上海之江、BioMedomics 更早完成的快篩,我為各位查清了,都是「抗體快篩」(抽血的)。所以都不能跟易瑞科技和中研院的技術比。

關於華大基因、上海之江通過歐盟CE的測試組所採納的技術,詳見3月16日《新京報網》這篇報導所列清單,當中全為「IgM/IgG免疫球蛋白抗體檢測」及「核酸淬取檢測」。

附錄四:

易瑞生物的「抗原快篩」(ag test)在3月12日通過歐盟CE認證,有公開的證書,我無法確認他們是抗原快篩的全球第一,但目前能找到的資料沒能看到早於易瑞的。《維基百科》COVID-19 testing 一則的詞條解釋有紀錄目前這兩個月來檢測的開發史,但條目並不詳盡,且內容中把「核酸淬取」(RT-PCR)和「抗原快篩」同歸在「Detection of virus」一個欄目下比較,而並未注意到兩者一個仰賴「 RNA 逆轉錄為DNA 再放大病毒加以比對序列」的基因工程技術、一個則是觀測「免疫反應」。理論與應用都不同,應該(參考中研院小編懶人圖)分開羅列。

二月底時,國衛院副院長司徒惠康即已透露了中研院楊安綏團隊在最後階段將完成的單株抗體合成技術:「目前(我國國家實驗室)快篩試劑發展原理是由抗體抓病毒」。

不幸的是,司徒惠康在受訪稱「快篩試劑準確率有待檢驗」,參考(流感抗原試劑的)過去經驗「準確率約5、6成」。此一「失言」遭到不少網友揶揄,而被前面號稱「事實查核」《呷新聞》更將之做成新聞標題〈台國衛院開發武漢肺炎快篩 準確率僅5、6成 網酸:根本添亂、跟擲筊差不多

按照我們本篇所得的知識:抗原快篩的 5, 6成,是指「敏感性5、6成;專一性100%」。亦即:當100個感染者、100非感染者受測,它能夠穩定測出 55個陽性(代表這55人不用再等核酸檢測就可以宣布確診,開始治療)。剩下145個陰性,會有 45個感染者「偽陰」、100人「真陰」 → 這 145人中的無症狀者可居家自主隔離,症狀明顯者(即其陰性有高機率是偽陰)再用「金標準」核酸檢測揪出。

由於「抗原快篩」速度快、成本低,又可以 POCT(Point of Care Testing:病人在哪就在那當場測出結果),不僅本身就能大幅降低中央實驗室核酸檢測機器和醫檢人力的負載、更即時地收治和防堵疫情,單獨看敏感度(sensitivity) 的統計意義,也大異趣於「擲筊」的隨機 binary。

(Photo by momo via Flickr- used under CC License)

這些虛假不實新聞中,既有台媒對大陸研發廠不明究理抹黑,也有大陸的粉紅自媒體用假資訊抹黑中研院,更還有地址註冊在「台北市大安區」的這類《呷新聞》做不斷醜化我國政府單位的不實新聞。如果鄉民網友不能對新聞內容好好識讀,我們就只會被一直強化我們偏見的媒體所餵養,也會傷害到所有一線疫情衛教工作者的士氣和努力。

19 réponses sur « 中國快篩試劑有多爛?「西班牙烏龍案」媒體說不清楚的病毒科學 »

你弄錯了,台灣三月中就有公司拿到美國fda認證的檢測試劑。Covid有潛伏期,核酸可能會比抗原抗體更慢被檢出。如果不管sensitivity,任何一位有經驗的科學家都能在一周內推出抗體或抗原的檢測試劑的。推出試劑沒有什麼了不起,更何況台灣還拿不到國際官方資訊,別忘了中國公司是全面第一手資訊。快篩就是sensitivity要高,你可以接受偽陽但不能接受偽陰,一般至少85%,sensitivity低的試劑用來篩檢pandemic對公衛造成的傷害比不檢測還高。還有,並不是產品名有個rapid就表示他合適用來篩檢。 準確率也不是Sensitivity,公衛裡談檢測沒有一個數值是叫做準確率或正確率,這只是給麻瓜看的,即便有那也會是predictive value,絕對不是sensitivity。Detection of virus這一詞沒有涉及技術,測抗原測核酸都符合,因為都是病毒的一部分。中國這種做法就是搶快什麼都要拿第一,結果低sensitivity最後就是害死人。

FDA認證聯亞那個以合成肽為抗原的病毒抗體診斷試劑,也是檢驗抗體的阿,要等患者產生足夠的抗體才有,絕對會比驗抗原的來的慢,但中研院驗抗原的不是還沒開始生產嗎?
驗核酸一定是最早且最準確的,畢竟RT-PCR本來就是可以從少量檢體放大倍率檢驗,就算感染初期也有可能驗出,照能檢驗的時間應為驗核酸->驗抗原->驗抗體。
如果快篩準確率要求有85%以上…那我們原本6成準確的流感快篩是拿來搞笑的嗎?

單以這個病來說, 驗核酸倒是不一定比較快
因為病毒一開始都在呼吸道(所以驗抗原要要鼻咽探頭)
血液中病毒量太低時核酸不見得驗得到
這病麻煩, 沒有什麼絕對比較好

敏感性、專一性臨床應用上希望要超過 85%,最終整體準確分辨率 (扣除採樣失誤、偽陰陽性等) 才有機會到六成以上。如果連敏感性、專一性都不到 85%,整體準確率就會很悲慘了,不但無法提供流病分析與防疫參考,甚至會誤導疫情判斷。不過核酸測不測得到倒不是潛伏期的問題,採樣抓不抓得到感染細胞與組織液才是主要核酸法偽陰性的原因。COVID-19 病毒一開始主要感染對像很可能是肺泡上皮細胞,早期感染在喉頭採樣的話,真的會採不到病毒可測。

RT-PCR都要驗兩套了, 如果是快篩驗兩套準確率就會大幅調高, 而且快篩也比RT-PCR便宜. 臨床上看檢驗的準確度(信心度)也不是看敏感度, 是去看Positive likehood ratio. 這篇文章完全沒提到這個概念

根據文中的推論,易瑞生物看起來好像是很厲害的公司,然而查詢一下易瑞的各種公司訊息:
公司資訊
員工點評:https://www.kanzhun.com/pl5615545.html?ka=review_list_content

你好~謝謝你寫了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正確的資訊.不過以下這段的舉例不太正確喔:

前者(sensitivity)又叫陽性符合率、真陽率。真陽率的概念是「正面表列」, »it measures the proportion of actual positives that are correctly identified as such ». 舉例:真陽率100%像是一個很挑的人,他挑上的「一定是好貨」,但他沒挑的也「未必是爛貨」(有偽陰機率)。

後者(specificity)又叫陰性符合率、真陰率。真陰率的概念是「負面表列」, « it measures the proportion of actual negatives that are correctly identified as such. » 真陰率100%概念像一個很不挑的人,連她都看不上眼的「一定是爛貨」,但她挑上的也「未必是好貨」(有偽陽機率)。

sensitivity指的是在所有的陽性中,有多少比例被正確地判斷為陽性.所以sensitivity 100%是像一個很不挑的人,所有的好貨(陽性)都有被挑到,但是被挑到的也有一些實際上是爛貨(陰性)

specificity指的是在所有的陰性中,有多少比例被正確地判斷為陰性,所以specificity 100%是像一個很挑的人,他挑到的都是好貨(陽性),沒有任何實際上的爛貨(陰性)被錯誤地挑到,但是這也代表有一些實際上的好貨(陽性)沒有被挑到

謝謝!撰文時恰巧為了在這邊找到一個生活化的例子,卡住了快一個小時,換了四五個講法覺得都要是不夠到位、要是不夠清晰淺顯。
這裡最後採用的比喻不小心就把邏輯路徑講顛倒了,不過您一語驚醒。我立刻著手修改。


果若易瑞生物產出全球最早上市外銷的抗原檢測包,針對新冠病毒的檢測能達到30%準確(只有偽陰而無偽陽狀況),而這還是在西班牙醫護「不夠嚴謹使用」的前提下的戰果,那我們是不是該收回對這間公司先前太過份的批評和負面渲染的誘導式報導用詞呢?

這不太對。丟硬幣 sensitivity 也有 50% 啊,30% 一定是不能用的。而且 Bioeasy 原先承諾的是 80% 耶。

此處敏感度30%,是「將實際感染者鑑定為陽性」的能力。
臨床上無症狀者並不需要接受檢測,故,因此此一「高專低敏試劑」操作過程是類似如下步驟:

1. 外在問診/檢測
2. 疑症者現場接受快篩
3. 篩為陽者,即為真陽;可即收治。
4. 疑症者中篩為陰者,有偽陰/真陰。可再行快篩複測或核酸檢測,近一步將偽陰從真陰當中揪出。

在確診用途,丟硬幣的結果在「本體論」上有50%的正確率;但在「認識論」上的指標意義為零。
而30%敏感/100%專一的快篩,雖然在面對100名感染者時只有30%的本體論正確率,但在「認識論」上能夠具體幫助斷定30人確診,從而釋放中央實驗室的壓力。

是的你可以 argue 他大於零,但 30% 你要篩五次才能到 80% 以上正確,這臨床就是沒用,無須再凹。

1. 你是還沒弄懂,並不是光靠「快篩」;而是「快篩」+「核酸」。快篩後的偽陰,是交給核酸(金標準)去判斷真陰偽陰,而這組快篩下的陽性就是真陽(因為它特異性100%),省去了一組核酸的檢測成本。
想一想就知道「只有核酸(一擊爆頭,但子彈貴且有限、5個小時打一發)」vs. 「快篩(命中率30%的亂槍掃射,15分鐘打一發)打頭陣,核酸當主力」,哪一個比較有戰力?

2. 敏感性30%,臨床上五次連續陰性,真陰率也達不到80%。您把它當成純機率問題就錯了。因為實際上偽陰性也有很大可能是病毒「根本不在患者那個部位」。Covid-19這病毒初期常見是在肺部鱗狀上皮細胞,這種時候你鼻咽不管怎麼挖都不會有病毒。

3. 最後,買賣雙方達成共識,「不到30%」是因為探棒挖不夠深。西班牙得到易瑞新一批樣本後按照指導嚴格重測回覆「效果不錯」(新數據尚未公布,但應該顯然不只30%了。

如果新數據能夠敏感性達到50%,就合格了。你要知道「流感」這個東西這麼久了,但流感的抗原快篩試劑沿革至今平均也只有50-60%的敏感性。

你的步驟四就是造成臨床工作者困擾的原因,如果篩檢陰性我還是不能放病人回家,那醫療雍塞的情況要怎麼辦?如果症狀很像病情嚴重,但篩檢陰性我要按照怎樣的診斷去治療?篩檢本來就敏感度要高,你提出的概念跟臨床實際工作者經驗不符

大大你繼續跟不是這領域的人繼續辯論沒有用啊, »篩檢本來就敏感度要高 » « 臨床工作者困擾 »根本廢話,誰不想要做出靈敏度高、特異性高、速度又快又簡單又便宜的篩檢方式? 會造成困擾但為啥第一線臨床還是要用你有想過嗎,幹阿就沒更好的診斷方式了阿,不然你是要第一線醫生起乩問神明嗎? 現今的技術就是沒有這種東西 (或許FDA EUA授權的亞培ID NOW系統/BioFire Filmarray有機會又快又準,但應該不便宜),以那種測抗原抗體的快篩,本身技術最大的缺點就是靈敏性不足,這跟他是不是測武漢肺炎沒有太大關係zzz

「易瑞生物這家被輿論貶成廢物的公司,其實居然在3月12日就做到了台灣中研院(研發)+寶齡富錦(免疫分層分析、量產、臨床、國際法規認證)黃金國家隊的工作。默默地就搶在世界前端,怪不得西班牙十萬火急地先跟他們調貨。」

然後結果是現在這樣,這不就很標準的「他說你就信」?

[…] 幾天前,邱慕天在部落格上發表一篇名為《中國快篩試劑有多爛?「西班牙烏龍案」媒體說不清楚的病毒科學》的文章,糾正了某些報導對「中國試劑準確率」的誤讀。該文除了澄清統計學裡的重要觀念「敏感度」和「特異度」,也發揮媒體職人精神,爬梳中國新冠肺炎試劑從研發、生產到外銷的脈絡,為整個事件提供更清晰的輪廓。讀完除了獲益良多,我也覺得有必要從邱文延伸出來,談談另外兩個醫用統計學上的重要概念「陽性概似比」與「陰性概似比」,讓讀者對於「什麼是準確的檢驗」以及「醫師如何做出準確的診斷」有更完整的認識。 […]

(即真鈔也會被它退回;「偽陰性」)-> 這邊敘述有錯,真鈔被退回是偽陽性。一般統計實務上,偽陽性若數目不要過多,是可以接受的。透過重複測試,可以再次將偽陽性排除。舉例來說,鈔票有摺角,把它弄平再試一次就可以了。

Poster un commentaire 我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