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égories
Biblical Studies

[Sermon] 築壇不築城:我不要你們說一樣的話

築壇不築城:我不要你們說一樣的話

By 邱慕天

經節:創世記11:1-9;26-32;12:1-9 (經文閱讀

confusion_of_tongues-515x510

人類都市的起源,根據創世記4章,是由人類第二代的該隱開始建造的。種田的他在因罪在外飄盪的日子中娶妻生子,之後建造了一座城,並按著他兒子的名將那城叫做「以諾」。以己名或是子孫姓名命名的做法,表明以城市與文明為自我主體的延伸和延續的心態。

從鄉村(伊甸園)生活進入到曠野,該隱對人身安全極度憂慮,不管說上帝已經給他在外的保護令,決心加速將文從從「農耕時代」過渡到「城堡時代」,此後不單打造了發揚自身技藝和文明的堡壘,更為子孫數代間開展游牧技藝、音樂、銅鐵器冶制等快速文明進步,奠定了基礎(創世記四章14-22節)。

從聖經接續的記載,我們知道這些英勇、先進、自尊自大的人類文明遠離了對上帝的敬畏,因而招致洪水的毀滅。洪水後,上帝雖說不再毀滅世界,但新造城市文明依然反映著「與上帝為敵」的價值觀。挪亞的受詛之子含與他後來的迦南、古實、寧錄等後裔,不僅再現了挪亞同期和前期那些「英武有名的人」之豪強形象,更同樣據地為王成為巴比倫、尼尼微、「大城」利鮮、所多瑪、蛾摩拉等示拿邪惡政權的城主(創世記10章)。

後來,其中一支就在示拿之地的巴別平原,以科技向天際線發起衝擊,不再探索、顧念上帝所造的繽紛世界。這就是巴別塔科技所引含的背景。

與同為跨時代的超級工藝的方舟類比,弟兄姊妹要知道,上帝不是反科技──祂甚至給了挪亞造舟的詳細設計圖。而是與方舟對比,巴別塔科技的美德(virtue)在反上帝、反創造:

  1. 第一,它展現人自我尊崇的企圖,不理會上帝的指示;
  2. 第二,它標榜狂飆突進的人本主義,容不下其他物種與生命;
  3. 第三,它的發展目標帶有攪擾雲、雨、日月、星辰等等屬天力量的強橫意圖,方舟卻是在狂暴的大水上彰顯以柔克剛的力量。
  4. 第四,與方舟游動、水平靈活運動相較,巴別塔如釘木樁一般僵固且垂直的發展模式,背離了上帝對人類發展的引導。

在巴別塔敘事的後半段,上帝「降臨」視察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仍然需要靠上帝主動地「紓尊降貴」來降罰,暗示了人的榮耀和本質無法企及上天。

上帝變亂示拿人的口音,阻止人類以榮耀己名為目的將資源集中和忽視了對大地甚至整個宇宙的經營,表明了文化與地理多元性的水平開展,是人類歷史的進程匠心獨運的引導。

這種巴別塔的心態,可能存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老我生命中。我們害怕分散、害怕彼此說不同的語言,以致在舒適圈內把塔愈築愈高,把不是神的當作神。

儘管分散的意象通常象徵帝國的覆滅(如同猶太亡國後人門的四散),但人類往普天下去四散去正是此刻上帝的心意:「生養眾多,遍滿各地」。一如初代教會遭到逼迫而四散的主門徒們,因有聖靈「變亂」他們的口音而得以往普天下去傳講福音,從創世記十一章10節開始,舊約聖經餘下的敘事轉而聚焦在一個從示拿地出走的民族名祖,以及其後裔的故事──亞伯拉罕和希伯來民族。

亞伯拉罕成為「地上萬族祝福」的「多國之父」、「信心之父」並非偶然,而是與亞伯同為游牧為業的他,亞伯拉罕的信心生活,幾乎是刻意地展現一種與「巴別塔經驗」的反差。能夠聽憑上帝的指引築水草而居,而且每到一處,就築壇敬拜神。但他自己卻不為自己留名,也不事城郭的建造,而是以頭生的產業獻給神、將榮神的記號播在他經過的地方,心中「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希伯來書十一章10節)

「與神同行」伴隨著經濟上的祝福;對後巴別塔時期人類文明延續危機的擔憂,都藉著這段具有文明典範性的民族救恩歷史而得到靈感,和安慰。

作為亞伯拉罕後裔的基督徒要曉得,耶穌已藉「復活」摧毀了「取死的肉體」,將我們的生命轉化為「上帝的殿」,我們不再需要任何祖產、紀念碑、抑或任何巴別塔式的結構來為我們在這個空間存在留下「不朽」的記號──真正能不朽的只有我們「榮耀的身體」;敬虔的生活,要我們以信心向應許之地邁開腳步,獻在祭壇上的,則是我們生命全人的馨香活祭。

(以上以為講章摘要後的濃縮文字,由講員整理,刊登於中興新村浸信會週報 7.17.2016)

解經細節請參照

Une réponse sur « [Sermon] 築壇不築城:我不要你們說一樣的話 »

Répondre à 蘇小姐 Annuler la réponse.